大走訪不能只看走訪的進度,還要看走訪的深度,走訪工作要下 “繡花”功夫,不能想著“作秀”。“三進三幫”大走訪活動中,市交通產業集團干部職工深入田間地頭,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真情走訪貧困戶,及時幫扶暖民心,以實際行動和顯著成效讓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關懷。
鋪設村路,暖百姓心窩深處
“這條路終于修好了,我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了,還是黨的扶貧政策好!”宿城區龍河鎮董王村蔡莊62歲的蔡三林在蔡莊道路修建現場激動地說。
蔡莊是董王村的一個村民小組,全組20戶83口人以前依靠一條土路出行,每逢雨季,道路泥濘不堪。村民的出行問題成為了集團幫扶干部職工心中的牽掛。
針對董王村路窄難行實際情況,集團扶貧工作人員多次協同施工單位進行現場勘驗,出資30萬元及時組織集團下屬交建公司施工隊修建了蔡莊、張莊兩條扶貧道路,1000多米長、3米寬的水泥路面徹底解決了村民們出行難的問題。
“百姓的幸福其實很簡單,家門口的路修好了他們就會記著集團的好。”董王村村長跺了跺腳下的水泥路面,高興地說。
實時幫扶,解村民“燃眉之急”
“三進三幫”大走訪活動開展以來,集團干部職工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細致了解結對戶的家庭情況、收入情況、生產生活情況等方面情況,分析董王村致貧原因,研究幫扶思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謀群眾之所需。
麥收之際,集團干部職工開展了“三夏”走訪送農資活動,為村民發放了價值8000余元的農資肥料,農戶們欣喜地接過沉甸甸的物資,連聲感謝集團的“及時雨”,村民戚品星接過農資激動地說:“眼下正是三夏農忙,感謝你們專門送來化肥,今年肯定會是個豐收年。”
集團副總經理汪衛東在走訪中了解到,幫扶對象王學章一家非常困難,夫妻倆身體不好不能干重活,家中有4個子女,負擔較重,一家六口靠打零散工度日,收入難以維持生計。7月1日上午,汪衛東到王學章家中回訪,了解到情況后,及時把王學章的兒子王東海安排進集團下屬公交修理廠工作。
“回頭讓王東海盡快聯系我們,可以帶薪學習,不要擔心。”汪衛東的話讓王學章的妻子熱淚盈眶,她激動地說:“我家兒子漂泊在外,沒個穩定收入,感謝你們為孩子安排工作崗位,我這就打電話叫他趕快回來上班。”
“把百姓身邊具體的困難和實際的問題解決好,攢聚起“微幸福”,百姓的獲得感才更強。”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總是這樣說。
大走訪期間,集團干部職工還對涉軍家庭的生活狀況進行了信息登記,并進行及時轉辦和跟蹤反饋,切實幫助有困難的涉軍家庭解決問題。
起而尋策,拓寬村集體收入渠道
村集體經濟是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的重要依托。如何增加村集體收入成為了集團幫扶干部職工心中的難題。扶貧不能坐而論道,而要起而尋策。
“傾聽群眾最真實的聲音,了解群眾最真實的感受。”集團結對幫扶員工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在與村支干部和村民代表圍繞目前村里農業生產狀況以及幫扶需求進行了多次溝通后,集團出資33.6萬元幫助董王村購買了一臺裝載機,并積極幫助董王村尋求設備租賃市場,將收取的租賃費用全部作為該村的村集體收入,力求實現收入穩定、可持續增長,該舉措預計可使董王村村集體收入年增長10萬余元。
既要“輸血”造溫暖,又要“造血”謀出路。大走訪期間,集團干部職工走進農戶家中,對“助能”扶貧培訓項目進行宣傳,下一步,將通過對低收入農戶進行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一門技術,幫助他們實現高質量就業創業,從而實現“造血式”脫貧。其中針對低收入農戶開設包括計算機網絡管理員、中式烹調師、按摩保健員、數控車工、汽車維修工等18個免費培訓專業(工種)。通過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培訓,更好地惠及低收入農戶,幫助他們早日脫貧致富。
市交通產業集團全體干部職工帶著情感與溫暖,帶著責任與擔當,走進了群眾的心坎里,以實實在在的幫扶成效收獲與群眾的魚水之情,為我市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貢獻應有的功勞。
圖/文:市交通產業集團 賀雅文